编辑:秩名2024-11-08 16:39:22
社交网络账号已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进行品牌推广、内容创作的重要工具。抖音,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短视频平台之一,更是吸引了大量企业和员工入驻。然而,当员工离职时,他们注册的用于工作目的的抖音账号究竟归谁所有?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法律纠纷。
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,某网络公司要求员工小周在离职时交付其注册的抖音账号。小周入职时,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,约定离职时需交付所有与工作相关的文件和工具,包括自媒体运营账号。小周在职期间,按照公司要求注册并运营抖音账号,积累了数十万粉丝。然而,离职时小周认为账号归自己所有,拒绝交付。
法院审理认为,双方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,且小周作为新媒体运营人员,其抖音账号在劳动关系解除前所发布的视频均系按照公司要求制作、发布,账号明显用于工作,因此所产生的商誉和商业机会应归公司所有。最终,法院判决支持公司要求小周交还抖音账号的请求。
上述案例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离职员工因社交网络账号归属与“老东家”对簿公堂的案例屡见不鲜。账号归属争议的核心在于:员工注册账号是否为职务行为,账号价值是否因完成工作任务形成,以及员工与账号之间是否构成不可分割的人身属性关联。
例如,在某广播电台诉其前员工的案件中,尽管账号为员工个人注册,但法院认为员工维护运营抖音号属于职务行为,账号价值主要由电台投入形成,因此未支持电台要求员工离职时解除账号个人绑定的诉讼请求。然而,在另一起案件中,法院认定员工注册、运营账号均属于职务行为,账号使用权归公司所有,因为账号价值依赖于公司团队制作,与劳动者之间并未构成不可分割的人身属性关联。
在法律层面,我国民法典已承认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地位,但虚拟财产的归属认定及其价值评估仍是棘手问题。抖音账号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一种,其所有权归属抖音官方平台,用户仅有使用权。然而,在账号使用权归属问题上,法院会综合考虑当事各方法律关系、账号注册情况、实际运营情况以及收益分配情况等。
对于用人单位和员工而言,预防纠纷的关键在于提前约定。建议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账号权属、运营管理权限、合同结束后账号的交接和权属等细节。同时,员工在注册申请相关账号时,应仔细了解各平台的相关协议与注册手续,提前规避风险。
抖音员工号离职后的归属问题,不仅关乎企业和员工的切身利益,也反映了数字化时代虚拟财产保护的新挑战。通过合理约定和提前预防,可以有效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。在数字化浪潮中,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份无形的财富,让社交网络账号成为企业和个人共同成长的助力。